Home » 最新文章 » 白牡丹多肉的全方位照顧指南:徒長、掉葉、繁殖一篇搞懂怎麼辦!

白牡丹多肉的全方位照顧指南:徒長、掉葉、繁殖一篇搞懂怎麼辦!

什麼是白牡丹多肉?

白牡丹 (Graptoveria ‘Titubans’) 是景天科 (Crassulaceae) 屬間交種的多年生多肉植物,葉厚短呈蓮座型態、葉序排列緊密如重瓣花型、成株直徑 5~8 公分、平時呈灰藍表面帶有白粉,氣溫較低時葉尖染上粉紅色澤,宛如白霜透著粉霞,相當迷人。一至兩年生的白牡丹多肉,若照顧得宜,莖部會木質化,由白綠的細莖轉為木質外型的莖幹,且易分支多頭,此時植株高度可達 15~20 公分,外型宛如一束白玫瑰花束,是多肉組盆送禮與多肉盆栽造景的熱門選項之一。

白牡丹多肉的特性?

白牡丹多肉繼承雙方親本的良好特性:靜夜 (Echeveria derenbergii) 精巧細緻的外型與朧月 (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is) 強大的生長力與適應力,適合新手栽培,是具代表性的景天科多肉植物之一。外型上,白牡丹多肉具有朧月飽滿的葉型,同時擁有靜夜葉短且排列緊密的特性,整體外形更為渾圓緊緻,宛如多肉玫瑰。生長特性上,白牡丹多肉具有風車草屬 (Graptopetalum) 強大的生長性,多肉植物照顧的難度低。且白牡丹多肉易生成一大叢,生成木質化莖部蔓生,栽培起來相當具成就感!

靜夜 / photo by seven75 on istockphoto.com

朧月(中)、白牡丹(右)/ photo by sakyurek on Flickr

白牡丹多肉如何照顧?

白牡丹多肉照顧上,冬季為生長期正常給水與日照,夏季若溫度超過 33 度會進入休眠,此時需減少給水與降低日照強度。白牡丹多肉雖繼承擬石蓮屬 (Echeveria) 夏眠的特性,然而休眠現象其實不明顯,只要待介質乾燥再澆水,於連續降雨期間直接斷水即可。除非露養於陽光直射的高溫環境,則需再多加留意葉片少量脫落、停滯生長等休眠特徵,並判斷是否減少給水。

白牡丹多肉相對於法師多肉玉露多肉等夏眠種多肉植物,更適應台灣高溫多溼的夏季氣候,只需把握以下白牡丹多肉照顧的4 個渡夏重點:

  • 適當遮陰避暑:白牡丹多肉若於直射環境建議使用黑紗網遮陰 10~30%,若於散射光環境則不需特別處理。
  • 減少澆水頻率:多肉植物澆水上,若白牡丹多肉生長狀況無明顯差異,待介質乾燥後再澆水即可;若有出現夏眠特徵,減少至原澆水 ½~⅓ 水量即可,不需完全澆透介質。
  • 夏季避免淋雨:白牡丹多肉建議盡量不要淋到雨,避免葉上的白粉掉落,影響植株美觀。若遇到連續下雨的情況,也記得先暫停給水,才不容易盆內淤水爛根。
  • 排水顆粒介質:建議可混合使用顆粒介質種植,如:赤玉土、火山岩等,並在盆底鋪一層蛭石或碎石加強排水能力。

白牡丹錦 / photo by Cindy Cheng on Flickr

白牡丹多肉徒長怎麼辦?

白牡丹多肉徒長是一個生長環境不適合的警訊,表現上莖部抽長導致葉序變得鬆散,影響外型美觀與生長狀態。白牡丹多肉徒長的常見原因包含:日照不足、施肥過量或病蟲害等,不同的徒長原因需使用相應的處理方式:

1. 白牡丹多肉徒長:日照不足

白牡丹性喜陽光, 6~8 小時日照時數為佳,若日照不足的狀況下,植物的向光性便會促使白牡丹快速向光源生長,以爭取更多日照,然而此時葉部的生長速度更不上莖部,因而造成白牡丹多肉徒長的現象。解決方法上,便是逐步增加日照時數與強度,直至白牡丹多肉新生的葉序恢復緊密,切記日照強度不可一次劇烈增加,易造成植株脫水。

若是覺得白牡丹徒長的型態不好看,也可以實行「砍頭」重新種植,下面白牡丹多肉繁殖的段落會有詳細介紹!然而,砍頭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日照不足而徒長的植株通常較虛弱,建議待葉序長回緊密、重拾健康狀態後再實行砍頭的成功機率較高喔!

2. 白牡丹多肉徒長:施肥過量

施肥過量也是造成白牡丹多肉徒長的其中原因之一,基本上多肉植物的需肥量很低,通常不需特別施肥植株也可以長得不錯,若肥料過剩易造成植株迅速生長,發生白牡丹多肉徒長的狀況。解決方法上,建議先移除多餘的顆粒緩性肥,若使用液態肥的話,只要植株沒有嚴重肥傷(葉片起皺、變黑等)發生,藉由定期澆水澆透介質將多餘養分排出即可,待一段時間後白牡丹新生的葉序便會恢復緊密排列。

3. 白牡丹多肉徒長:病蟲害

病蟲害也是白牡丹多肉徒長的可能原因之一,如介殼蟲與蚜蟲喜愛聚集於白牡丹多肉的葉中心處,生長點被啃食吸允,會造成新生葉片畸形、葉序生長參差不齊,因而造成部分莖節徒長的狀況。處理方法上,可使用辣椒水、栽培用除蟲藥噴灑 2~3 週,緩解病蟲害之危害,並持續觀察有無復發之狀況。

白牡丹 / photo on Adobe Stock

白牡丹多肉掉葉怎麼辦?

看到原本養得好好的白牡丹多肉開始掉葉很緊張?別擔心,白牡丹多肉掉葉不全然是有生長狀況有問題,首先我們可先釐清各常見落葉狀況與掉葉原因:

  • 正常生長汰換:1~2 片多肉葉凋落。
  • 進入夏季休眠:介質乾燥,少量多肉葉凋落,植株停滯生長。
  • 植株乾枯脫水:介質乾燥,大量多肉葉凋落,葉面起皺乾縮。
  • 植株積水爛根:介質潮溼,大量多肉葉凋落,葉片軟腐萎黃。
  • 植株染病蟲害:大量多肉葉凋落,葉面有色斑、黑塊等病徵,或害蟲聚集啃食。

正常汰換與進入夏眠屬於自然現象,無需過於擔心,只需做好水分控制與植株照顧管理即可;植株乾枯脫水的話,建議先移離露養環境,放至明亮散射光處,補水 ½ 水量即可,不要澆透(因為此時植株虛弱,蒸散與光合作用皆變弱),待植株恢復狀態後,再移回原環境正常照顧;植株積水爛根的話,建議將潮溼介質去除,並修剪爛根與老根,重新使用排水性良好的介質種植,移至明亮散射光環境重新養好狀態;植株若染上病蟲害則較為棘手,需先與健康植株隔離,使用對應的多肉專用藥劑以根除病原。

白牡丹出芽 / photo on Alamy

白牡丹多肉如何繁殖?葉孵、砍頭自己來!

1. 白牡丹多肉繁殖:葉孵

葉孵可說是白牡丹多肉最常見的繁殖方式,成功率高、性狀能複製且對母株傷害低,只要選對葉孵的時間點與照顧環境,有很高機會能見到白牡丹多肉寶寶!白牡丹多肉繁殖上,建議春季或秋季實行葉孵,除了氣候穩定成功率高,也不容易影響母株的生長狀態。首先選擇數片健康的多肉葉放置淺盆的介質上,澆水至盆底流出水來,並移至明亮散射光環境照顧,約 5~7 天澆水一次,待一段時間葉片開始發根,葉孵便成功一半!

緊接著白牡丹多肉寶寶會於切口處長出,以相同照顧方式至小苗長到直徑 1~3 公分大,便能移至露養環境照顧了!葉孵發根快則 1~2 週、慢則 2~4 個月,端看環境狀態是否合適,只要母葉未完全枯萎或爛掉,即有機會能葉孵成功,需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2. 白牡丹多肉繁殖:砍頭

砍頭也是白牡丹多肉繁殖的選項之一,顧名思義是從莖部處切下一個完整葉序重新種植,不過由於風險較高且繁殖效率低,砍頭其實較常使用於調整植株的生長美觀。

基本上,砍頭同樣建議春季或秋季實行,且木質化老莖會比常綠嫩莖成功率來的高!從距離主葉序 3~5 公分處的莖節部下手切除,預留一部分莖部種回介質中,同時需拔除 ½ 左右的多肉葉(可留下葉孵)以減少水分散失,並移至明亮散射光處以淺盆種植避免淤水,若新莖節開始發根即代表砍頭繁殖成功!

看完白牡丹多肉的介紹,迫不及待想了解更多多肉植物的栽培文章?歡迎成為植物世界新一批的探索者,與微體溫室 Micro Oasis 在植栽綠洲一同找尋最適合你的精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