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系列鹿角蕨:黃月、藍月、月光、新月、雪月
月亮系列是屬於爪哇鹿角蕨的相當知名的園藝變異種,其中代表性的鹿角蕨品種有:黃月鹿角蕨、月光鹿角蕨、藍月鹿角蕨、新月鹿角蕨、雪月鹿角蕨等。月亮系列的共同特點是修長纖白的孢子葉(手手),通常葉面的白毛會更為明顯,部分品種的葉尾末端還會捲翹或多指等變化喔!
鹿角蕨品種 | 鹿角蕨 照顧難度 | 鹿角蕨價格 (3 吋盆) | 鹿角蕨介紹 |
---|---|---|---|
月光鹿角蕨 | 中偏易 | $250~$600 | 葉色呈銀白 層次感明顯 |
新月鹿角蕨 | 中偏易 | $250~$600 | 葉色呈銀白 末端分叉修長 |
黃月鹿角蕨 | 中等 | $400~$1,200 | 葉背呈銀黃 未端呈微翹 |
藍月鹿角蕨 | 中等 | $400~$1,200 | 葉色呈銀藍 銀白脈紋明顯 |
雪月鹿角蕨 | 中等 | $400~$1,200 | 葉色呈銀白 絨毛感厚實 |
侏儒黃月鹿角蕨 | 中偏難 | $5,000-$7,500 | 小型種鹿角蕨 末端分叉細緻 |
(手機版表格可自由左右滑動!)
黃月鹿角蕨 Platycerium willinckii cv. ‘Yellow Moon’
1. 黃月鹿角蕨 (P. willinckii cv. ‘Yellow Moon’)
黃月鹿角蕨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月亮品系,微黃白皙的鹿手搭上誘人微翹的指尖,有別於捲捲鹿的漩渦大捲,相當具辨識性!而且黃月鹿角蕨還有一個極大的魅力是孢子苗個體間的變異性大,因此每一位收藏家都可能擁有不同型態的黃月,由此衍生出的交種與變異種(如:侏儒黃月)為玩家們所津津樂道!
2. 藍月鹿角蕨 (P. willinckii cv. ‘Blue Moon’)
藍月鹿角蕨最大的特色是銀白帶藍的孢子葉,相較黃月鹿角蕨的手更寬,而且葉尾末端的細小分叉多、嫩白多指尖超可愛!藍月鹿角蕨部分個體擁有葉脈白紋,有些神似深綠鹿角蕨,栽培起來也是有許多驚喜的品種!
3. 月光鹿角蕨 (P. willinckii cv. ‘Moonlight’)
月光鹿角蕨如其名,帶狀柔美的孢子葉如月光傾瀉而下,在日照充足下葉面會更顯皎白,營養葉高冠也會更加聳立!月光鹿角蕨整體給人的感覺偏向皇冠鹿角蕨,擁有流線型飄曳的手手,但層次感更加明顯(更厚更白),是長手型品種的必蒐款!
4. 新月鹿角蕨 (P. willinckii cv. ‘New Moon’)
新月鹿角蕨可說是月光鹿角蕨的多手特化版,雖兩者來源不同,但皆擁有白皙層疊的孢子葉,新月鹿角蕨手手的白色脈紋更突出、且分叉數多;而月光鹿角蕨的層次感則更為明顯!
5. 雪月鹿角蕨 (P. willinckii cv. ‘Snow Moon’)
雪月鹿角蕨第一眼看到感覺神似知名的雪后鹿角蕨,兩者同樣擁有厚實白毛,然而雪月鹿角蕨的外型更有展翅感,如同飛馬鹿角蕨的孢子葉向外延伸再下垂,有著雪花飄落的動態美感!有趣的是,雪月鹿角蕨其實有不同的培育品系,像是有泰國 Wanna 或是台灣培育的版本,在孢子葉層次感上也各有千秋!
月亮系列鹿角蕨雖品系眾多,然而因同屬爪哇鹿角蕨的交種或園藝變種,因此照顧上卻有許多相似之處:充足日照、耐旱喜透氣、澆透不積水,接著將以最受歡迎的「黃月鹿角蕨」為範例,來聊聊月亮系列鹿角蕨的照顧重點吧!
了解更多鹿角蕨照顧指南
黃月鹿角蕨怎麼照顧?
黃月鹿角蕨照顧上,日照 4~8 小時為佳,隨著孢子葉成長出白毛後,可逐漸提高照度至 10,000~13,000 lux,也適用於擁有厚實白毛的雪月或月光鹿角蕨;介質建議接近全乾再澆水,類似檸檬鹿角蕨或圓盾鹿角蕨乾溼分明的養護方式。黃月鹿角蕨上板適合以水苔:樹皮(椰纖)為 7:3 或 6:4 的介質比例栽培。
黃月鹿角蕨照顧 | 黃月生長狀態 | 黃月照顧重點 | 黃月栽培介質 |
---|---|---|---|
側芽/孢子芽 | 芽點開始長出孢子葉 | 1. 不直曬陽光 2. 介質略溼即可 | 水苔 or 泥炭土 |
幼苗 | 孢子葉展 5~10 公分 營養葉開始長出 | 1. 明亮散射光 2. 乾溼週期澆水 | 水苔 |
上板成株 | 孢子葉向下生長垂墜 營養葉尖冠開始明顯 | 1. 中弱光至中光 2. 澆透不積水 3. 透氣介質略乾 | 水苔:樹皮(椰纖) = 7:3 或 6:4 |
(表格可自由左右滑動!)
1. 黃月鹿角蕨側芽照顧
黃月鹿角蕨側芽照顧上,可使用水苔或泥炭土保持一定溼度,並放置在陽光不會直曬的陰涼處。由於側芽時期的黃月鹿角蕨根系尚未健全,建議分株後至少照顧 2~3 個月後,待植株穩定生長再移至明亮散射光處。
2. 黃月鹿角蕨幼苗照顧
黃月鹿角蕨幼苗的照顧環境建議以非直曬為主,4~6 小時日照為佳,若為侏儒黃月鹿角蕨則建議先控溫在 22~28 度,再逐漸提升照度喔!在盆養幼苗時期的黃月鹿角蕨也建議逐漸拉長澆水週期,盡可能以刺激根系生長為上板做準備!
3. 黃月鹿角蕨上板照顧
等黃月鹿角蕨長出 2 片以上營養葉以後,就可以水苔:樹皮(椰纖)為 7:3 或 6:4 的比例上板,並養護在 4~8 小時日照的散射光環境。黃月鹿角蕨屬於爪哇鹿角蕨之中較喜歡日照的品種,也會像銀鹿鹿角蕨一樣有高冠,若想要養出最好型態,可在遮陰 30~50% 的前提下盡可能拉長日照時數喔!
了解更多鹿角蕨日照環境
黃月鹿角蕨可以曬太陽嗎?
黃月鹿角蕨建議不要直曬太陽,適合 4~8 小時半日照環境,明亮散射光為佳,但隨著白毛長出可移至中強光的日照環境,夏季建議使用黑紗網遮陰 30~50%,尤其侏儒黃月鹿角蕨建議移至室內控溫環境渡夏,也盡量避免午後淋雨,否則容易臉黑喔!
了解更多鹿角蕨澆水方式
黃月鹿角蕨多久澆一次水?
黃月鹿角蕨澆水頻率上,在夏季以 2~5 天為一個週期,冬季則可延長到 4~7 天,可等到水苔接近全乾再一次澆透,若為盆養幼苗階段可在盆栽底部鋪一層蛭石、椰纖或木塊避免積水爛根,若上板澆水後則可傾斜板材使多餘水分能順利排出。
1. 夏季鹿角蕨澆水頻率:2~5 天一次
在夏季,黃月鹿角蕨澆水頻率以 2~5 天一次為佳,避免露養或西曬環境的植株缺水過頭,而栽培於室內或弱光環境的侏儒黃月鹿角蕨,就可以等到介質偏乾時再澆水。
2. 冬季鹿角蕨澆水頻率:4~7 天一次
冬季則是黃月鹿角蕨相對適宜的生長季節,明亮散射光環境則以 4~7 天澆一次為原則。由於少了夏季的悶溼狀況,黃月鹿角蕨也不會像亞猴鹿角蕨或非猴鹿角蕨容易有臉黑或爛根的問題!
黃月鹿角蕨水傷怎麼辦?
黃月鹿角蕨水傷處理上,要將上板植株傾斜使介質中心積水排出,避免黃月鹿角蕨水傷持續變黑擴大,暫停澆水一週並放置弱光通風環境養護。只要營養葉變黑未繼續擴散,就可移回原本環境照顧,並且不需特地移除受傷葉片,靜待新臉長出來將其覆蓋即可,否則任意剪下受傷老葉可能會有感染或恢復速度變慢的風險。
待黃月鹿角蕨開始長出新臉且介質略乾,就可以重新開始澆水,但建議初期先降低澆水頻率,通常鹿角蕨臉黑代表根系也可能受損,需要給黃月鹿角蕨一段時間養根!
了解更多鹿角蕨上板教學
黃月鹿角蕨如何上板?
黃月鹿角蕨上板適合使用木板或植板,根系外部包覆水苔保溼、內部混合木塊或椰纖透氣,並以魚線或棉線以「井字型綁法」水平及垂直纏繞各 10~20 次,並將螺絲鎖入木板或用束帶加強固定。
1. 黃月鹿角蕨上板方向
黃月鹿角蕨判斷上板方向有 3 個重點:芽點朝上、營養葉(臉)左右對稱以及新生孢子葉(手)在上,可等黃月鹿角蕨開始長臉以後,藉由兩邊對稱的營養葉(臉)擬出水平基準線,垂直 90 度的新葉位置就是正確的鹿角蕨上板方向。不過像侏儒黃月鹿角蕨的營養葉(臉)發育較慢,以孢子葉「新葉在上、舊葉在下」的判斷垂直方位,確認芽頭朝上就可以上板囉!
2. 黃月鹿角蕨芽點位置
黃月鹿角蕨可在中心位置找到有白色絨毛尖端(芽點),盡量從剛新生嫩葉的位置去找,因為鹿角蕨的芽點其實就是待分化發育的小新葉,所以在最接近新葉基部的地方就能發現芽點的蹤跡!
了解月亮系列鹿角蕨品種介紹以後,迫不及待想看更多鹿角蕨的相關文章?歡迎成為植物世界新一批的探索者,與微體溫室 Micro Oasis 在植栽綠洲一同找尋最適合你的精選植物!